34位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4-05-18 17:50

1. 34位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永坦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
1994
   
信息技术科学部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宋健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1
1994
   
信息技术科学部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王光远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土木工程学院
   




谢礼立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4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土木工程学院
   




黄文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航天学院
   




李圭白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梁维燕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傅恒志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林尚扬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5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仲奇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陈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蔡鹤皋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机电工程学院
   




梁骏吾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化工学院
   




沈世钊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土木工程学院
   




杜善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航天学院
   




曾广商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机电工程学院
   




余梦伦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
   

技术科学部
   

航天学院
   



何镜堂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建筑学院
   




张乃通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子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航天学院
   




秦裕琨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欧进萍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土木工程学院
   




赵连城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予恕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
   

航天学院
   




方滨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国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5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王家骐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
   
信息技术科学部    
航天学院    



冯守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
   
化学部
   
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
   



周玉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南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栾恩杰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9
   
工程管理学部    
航天学院
   



高文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吕跃广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理学院

34位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2.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科学家中的精英?

科学院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一般都是在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3. 目前我国已有70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51名中国工程院士,两院院士是我国当今科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李冰:主持修建闻名世界的防洪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两千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蔡伦:改进造纸术,造出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对我国和世界文化做出来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已有70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751名中国工程院士,两院院士是我国当今科学界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

4. 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都有谁?

1、吴良镛。
男,汉族,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22年5月出生,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2012年2月14日,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吴良镛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2、 张光斗。
张光斗(1912.5.1-2013.6.21),出生于江苏省常熟市,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1934年毕业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学位, 1936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土木系硕士学位,1937年获哈佛大学工程力学硕士学位,并得到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全额奖学金,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加入九三学社。
3、路甬祥。
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年9月参加工作,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曾任中共中央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
4、李德仁。
李德仁,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8年获得苏黎世理工大学名誉博士。历任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校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5、陈俊亮。
陈俊亮,男,汉族,1933年10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中国通信程控交换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中国智能通信网的开拓者。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院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俊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德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甬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光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良镛

5. 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目前有多少人?

如下图。1994年中国工程学院聘任了30名中科院院士担任工程院院士,1995年聘任了4名,此后没再继续,这34名“双院士”也成了“绝版”。
目前34名双院士已经有一部分人去世了,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其中一直在一所高校的有清华大学的吴良镛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的沈志云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的王越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的陈俊亮院士、中南大学的王淀佐院士、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旭院士等人。健在的这些双院士都是这些学校的“瑰宝”,许多基本上曾经都当过学校或者合并前学校的校长、副校长。
这些人之中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有一些人被推荐为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候选人,未来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甚至也有可能从这之中的人中产生。

两院院士区别:
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攻实践方面,其成长途径,主要通过重点理工科大学培养和大量的工程技术实践。说的通俗一点,科学院院士,主要是解释原理,告诉你为什么,而工程院院士,主要是解决方法,告诉怎么办。
也许在普通人看来,觉得科学院院士要高于工程院院士。毕竟科学院相比之下显得更加高大上,而且在我国,1955年就有了科学院院士,直到1994年才设立工程院院士。前者历史更为悠久,知名度更高。所以,水稻专家袁隆平当选为工程院院士却未当选为科学院院士,曾一度引发争议。
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孰高孰低的问题,都是国家最高学术称号,只是从事的学术领域不同而已,而且似乎也没有非常严格的界限。比如医学权威,既可以当选科学院院士也可以当选工程院院士,只是基础医学通常是纳入科学院,而临床医学则大多进入工程院。而且像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路甬祥,既是科学院院士,又是工程院院士。

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目前有多少人?

6.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15年院士各应增选多少人

 经第七届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第十三次会议决定,中国科学院2015年增选院士名额不超过65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0名、化学部10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2名、地学部10名、信息技术科学部7名、技术科学部11名、新兴和交叉学科5名(化学生物学1名、环境科学1名、能源科学1名、生物信息与定量计算生物学及观测技术1名、信息与数学密码1名)。

  在公开披露的信息中,中国工程院没有透露2015年将增选多少名院士。只是在去年12月9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增选总名额及各学部的名额分配,由主席团研究决定。记者就此问题查阅了相关资料。近几次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名额基本都不超过60名,2009年新增院士48名,2011年新增院士54名,2013年新增院士51名,估计今年的增选名额也不会超过60名。

7. 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目前有多少人?

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
1994年中国工程学院聘任了30名中科院院士担任工程院院士,1995年聘任了4名,此后没再继续,这34名“双院士”也成了“绝版”。
目前34名双院士已经有一部分人去世了,目前还有健在两院院士15位,其中一直在一所高校的有清华大学的吴良镛院士、西南交通大学的沈志云院士、北京理工大学的王越院士、北京邮电大学的陈俊亮院士、中南大学的王淀佐院士、武汉大学的李德仁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旭院士等人。
健在的这些双院士都是这些学校的“瑰宝”,许多基本上曾经都当过学校或者合并前学校的校长、副校长。
这些人之中也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获得者,也有一些人被推荐为最高科学技术获奖者候选人,未来的最高科学技术奖甚至也有可能从这之中的人中产生。

两院院士性别结构
女性院士约占两院院士总数的5.01%,工程院院士中女院士占5.36%
调查发现,在我国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中,男性院士1764人,约占两院院士总数的95.04%;女院士只占极少数,仅有93人,约占总数的5.01%,比例较低。
其中中国科学院有女性院士51人,占中国科学院院士总数的4.61%;中国工程院有女性院士42人,占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的5.36%。
2007年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题为《我国女性从事科技工作现状》的研究报告称,我国女性占总人口的48.37%,女性科技人员约占我国科技人员总数的35%。
对比我国女性在科技人员和两院院士中所占比例发现,女性在代表我国最高层次和水平的科技人才群体——两院院士中比例较低,仅有93人约占5.01%,差异非常显著。
但是我国两院院士中女院士比例高于一些发达国家科学院女院士比例,据有关资料显示,一些发达国家女院士在院士总数中所占比例均较低,其中美国女性院士最高仅有4.1%,丹麦4%,英国2.9%,加拿大3.2%,法国3.2%。
学历构成
1、两院院士学历层次高,硕士以上的学历者过半。
调查发现,1955-2007年当选的两院院士的学历层次较高,硕士以上学历者占两院院士总数的51.37%,其中博士(含副博士)学历者占院士总数的34.12%;本、专科学历者占总数的48.57%,另外具有中专(含)以下学历的院士占总数的0.06%。
2、近四成两院院士在国外获得学位,美苏海归占主流。
调查发现,两院院士中有海外留学背景者约占院士总数的37.25%,当中约78.12%院士博士(含副博士)学位。
两院院士留学的国家主要分布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人数最多的十个国家依次是美国、前苏联、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波兰和比利时等国。其中在美国和前苏联就读并获学位的院士人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3、两院院士就读于国外35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院士人数最多的十所院校依次是:前苏联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哈佛大学、前苏联莫斯科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英国剑桥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等。
4、两院院士在国外获得学位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初期和八十年代等时期。其中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后获得国外学位者约占海归院士总数的16.33%,当选年龄普遍在40-50岁之间。
这一数据有力地证明了改革开放之初,作为改革措施重要组成之一的选拔优秀人才出国留学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这一决策已经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以院士为代表的杰出人才,其后续效果还将进一步释放。

既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目前有多少人?

8. 中科院院士的评选资格是什么?如题 谢谢了

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必需具有以下资格,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澳门地区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从1994年开始出现外籍院士,也是每两年评选一次。  1,需要在国家重点扶植的重点攻关项目上有突出业绩.要迎合国家的大形式.  2,在国际上的知名学术期刊上有著作收录并引起一定反响.国内著作和在一类期刊发表文章也不能少.  3,成果对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仅仅的项目攻关,技术突破.估计能达到这个境界,从事本职工作起码30年吧,不可以急功近利.